李扬(女)在雷公山开展科研考察。
李扬(左)和同事在凝冻天气开展巡山护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个头小,身体瘦,精神旺,人热情,做事雷厉风行。这是李扬给人的第一印象。
早春时节,雷公山草木蔓发,生机盎然。肩上挎着照相机,李扬又向雷公山深处进发了,瘦弱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茂密森林里。
选择“九十九”工区圆自己最初的梦想
51岁的李扬,是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出生于雷公山林场职工家庭的她,从小便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她在雷公山保护区工作28年来,一共发现了72种保护区新记录物种,像“火眼金睛”般发现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物种。
,,菲律宾飞机群(www.tel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菲律宾飞机群包括菲律宾飞机群、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菲律宾飞机群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1995年,李扬从黔东南州林校毕业,分配工作时,她有两个选择:雷山县雷公山林场的雷公山工区和“九十九”工区。当时,不少人选择了条件好的雷公山工区,而她却选择了条件最艰苦的“九十九”工区。
“最艰苦的地方,最能锻炼人。”从小志在林场的她,选择了去圆自己最初的梦想。
林场工作繁杂,育苗、管护、造林、森林防火、巡山护林、救助野生动植物……她全部都干过,硬是把自己锻炼成了林业能手。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不忘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文化水平。通过努力自学,她拿到了西南林学院林学专业函授本科学历,为后来开展林业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挎着相机上山的新记录物种发现者
2008年,林场统归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李扬也顺势成为一名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从此,她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林业科研。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台湾杉(秃杉)等珍稀自然资源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95万亩,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2.34%,生物种类达5159种,列入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共有144种。
事实上,早在2007年,李扬就开始与科研“触电”。这年10月,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到雷公山保护区做“雷山髭蟾”项目调查。由于熟悉当地情况,李扬受邀加入项目组。“他们回去后,项目一直由我负责监测,为了完成项目检测记录,我请他们帮忙从云南购买一台数码相机寄给我,从此爱上了生态摄影。”
从此,李扬每次上山巡护都带上相机,遇到珍稀的动植物,就会拿相机记录下来,并请相关专家帮忙鉴定,“同时,我还及时查阅雷公山保护区工具书或文献是否有记录,如果没有的就视为保护区新记录。”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