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ô đề online(www.vng.app):lô đề online(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lô đề online(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lô đề online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lô đề online(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中央社记者洪学广高雄19日电)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特聘教授陈孟仙团队研究发现,「剑虾」近20年受全球暖化影响北迁55.5公里,这是国际首度科学研究证实热带虾向极区移动,成果登上国际期刊。
农历春节至清明期间是野生剑虾产季,剑虾肉质Q弹,有特别的甜味,经济价值高,令老饕趋之若鹜,但近年产量却下滑。且剑虾属于野生海虾,无法人工养殖,除了长角仿对虾外,还包括角突仿对虾及中华仿对虾。每年11月至隔年5月,剑虾洄游至台湾海峡,近年产量锐减,想一尝美食得碰运气。
国立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特聘教授陈孟仙团队研究台湾西南沿岸俗称「剑虾」的长角仿对虾,意外发现20年前曾现踪于高雄茄萣的剑虾,受气候变迁影响,栖地北迁约55.5公里至彰化王功,首度证实全球气温升高迫使虾类迁徙,登上国际期刊「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这是国际首度以科学研究证实近20年热带虾向极区移动现象,纪录全球温升对台湾西南沿海海域底栖虾的影响,凸显即使海水温升1度也会引起物种迁徙效应。
「以前茄萣很多野生剑虾」陈孟仙回忆,20年前剑虾是茄萣到左营渔民重要渔获,近年却逐渐消失在众人记忆中。根据研究团队2019年调查发现,长角仿对虾在茄定沿海仅零星出现,原因是受气候变迁影响,北移0.5度纬度,约55.5公里,从茄萣海域北迁到台西王功外海。
陈孟仙指出,2019年5月和11月,团队成员搭乘海研三号南从屏东枋寮、北至中部王功梧栖沿海水域的7个地点进行底拖采样,记录海洋环境资料,取得春秋两季南北测站数据,蒐集温度、盐度、底泥粒径及有机质等海洋相关参数,一窥底栖虾群的时空变化,也证实气候变迁和大尺度季节性水团变化,影响亚热带沿海域底栖虾类季节性地理分布,促使热带虾北移。
陈孟仙说,在2019年记录的27种虾种中,发现台湾西部近岸海域可区分为南北两大虾群,分别具有明显优势虾种。七股以北是冬季寒冷的中国海岸流南行界限,主要由亚热带虾类组成,以长角仿对虾和中华仿对虾为主。
茄萣以南部分,受温暖的黑潮支流和南海表层流影响,除1月外海水均温多高于摄氏25度,主要以赤虾属热带虾类、俗称厚壳虾婆罗门赤对虾组成,婆罗门赤对虾无法在低于25度水温中生存。对照过去文献,2002年至2003年间,茄萣以南仍有剑虾踪迹,但2019年已销声匿迹,仅剩婆罗门赤对虾,而剑虾则要到七股以北才能捕捞得到,尤以王功为多,显示剑虾整体栖地北移了0.5纬度证据。
国立中山大学今天上午发布新闻稿指出,陈孟仙忧心剑虾从台湾沿海消失,未来值得注意台湾周边海域虾类渔业产量变化,研究团队也准备深入研究此议题。推测剑虾的消失除了北迁外,也有可能往较低温深海移动。
评论列表 (0条)